编者按:为总结学校党史学习教育的特色经验做法,展示学校党史学习教育的突出成果和典型案例,近期,由学校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创新案例征集活动,共收到来自学校各基层党委(党总支)、各单位报送的44个案例,经组织专家评审,共评出党史学习教育创新最佳案例10项、党史学习教育创新优秀案例20项。本网推出“党史学习教育创新案例”专栏,陆续展示10项最佳案例的特色经验、特色做法。
三模式深化红色“三下乡”
(校团委申报)
暑假期间,为继续巩固和发展党史学习教育良好态势,确保暑期党史学习不放松、不断线、不打烊,校团委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资源开展“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创新深化“学习、体悟、践行”三模式,让党史学习教育更走“心”、走“情”、走“实”,切实把学习党史成效转化为推动实践育人高质量提升的思路举措和生动实践。
“读·访·听·唱”的学习模式,让党史学习教育更走“心”
“读”党史书籍。通过自学研读、互学交流、专题讨论等方式,将读党史书籍贯穿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激活党史学习教育的“源头活水”;“访”革命圣地。实践队伍走进惠州、东莞、海丰等红色乡村,探寻抗战记忆,重温红色岁月,以此凝聚奋发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听”英雄故事。实践队员深入探访百岁东纵抗战老兵邝耀水、深圳东纵粤赣湘边纵队研究会会长李建国等老党员,在聆听奋斗岁月中体会中国红色政权的来之不易,在感悟初心使命中汲取革命前辈的精神力量,坚定永远听党话跟党走信念;“唱”红色歌曲。“重走东纵抗战之路”实践队分别在东莞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松山公园等地,齐唱并录制《东江纵队队歌》,用传唱红歌的方式,传承红色基因,献礼建党百年。
实践队员探访百岁东纵抗战老兵邝耀水,让党史学习教育更走“心”
“探七彩乡村振兴路”的体悟模式,让党史学习教育更走“情”
实践队员分别走进打造潮侨红文化旅游产业的党建“红”汕头后沟村、实现了“村村通”的民生“橙”湛江松树村、打造宜居新环境的生态“绿”肇庆蕉园村、贫困村变“亿元村”的发展“蓝”重庆安溪村、便民服务送上门的服务“金”惠州上东村、让村民“乐开花”的幸福“银”揭阳塘埔村、乡风文明“内涵足”的乡风“紫”湛江足荣村等乡村,切身感受中国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进一步体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不断坚定“四个自信”,鼓起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实践队员携手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图书馆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活动
“讲·助·凝”的践行模式,让党史学习教育更走“实”
校团委立足“两个大局”,团结引领广外学子勇担时代使命,展现青春作为。一是打造多元矩阵,“讲”好党史故事。实践队员参与广东乡村青少年健康成长“两帮两促”行动,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支教课堂;学校研究生支教团贵州分队将党史宣讲与关爱守护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相结合,将敬党爱党的“种子”种植孩子们心田;新闻学院梅州平远团队创作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永不湮灭的红色火焰》等作品;信息学院服务队通过海报设计、H5电子书等形式设计制作系列红色文化宣传品。二是提供智力支持,“助”力乡村振兴。各实践队伍深入乡村建设实践,探究乡村发展路径,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智力支持。新闻学院14个师生团队,结合到全省14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开展调研,讲好“全面实施乡村战略”广东故事;韶关乳源文旅调研队探索出乳源“红色文化+瑶族民俗文化”的主题旅游模式,设计了一条乳源红色革命文化和瑶族民族文化相结合的旅游线路;信息学院服务队对村在职干部开展电脑技能培训,进一步推进乡村的科技化发展。三是厚植民族团结精神,“凝”聚民族团结力量。疆粤筑梦服务队通过实地调研新疆民族团结示范基地、采访粤疆党员干部、援疆干部、当地居民等方式,深入调研了红色文化传承与思想文化对民族团结的影响,并据此提出了红色文化传承视角下带动青年做民族团结践行者的建议;学校研究生支教团新疆分队携手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图书馆开展“心连心齐唱民族团结歌,手拉手共学百年征程史”主题活动,让民族团结意识根植在孩子们心中。
“全面实施乡村战略”广东故事实践团队作品登上“学习强国”平台
本次活动采取“3+N”的组织方式,即校团委组建3支“重走东纵抗战之路”的主示范队伍,19个学院组建175支分线路实践队伍,累计有3000余人参与。178支队伍中,获评全国重点团队1个、省级重点团队10个,灯塔实践队2个,8支队伍入围全国百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22个队伍和个人入围2021全国大学生“千校千项”网络展示活动。团中央“创青春”微信平台深入报道2021年广外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新闻学院讲好“全面实施乡村战略”广东故事实践团队的多个作品在学习强国等多个媒体平台发表,多支队伍的党史学习教育新媒体产品在地方媒体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