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近日,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党史学习教育典型案例评选结果的通报》。我校《巧用多语种“听、说、读、写、译”传播红色文化》《“三模式”深化红色“三下乡”》两案例入选全省教育系统党史学习教育典型案例。
据悉,本次党史学习教育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共收到163个案例参与评选,经组织专家评审,共评选出80个典型案例。我校不断总结提炼党史学习教育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强大动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附:我校入选创新案例
巧用多语种“听、说、读、写、译”传播红色文化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发挥外语专业特色和优势,以红色为底色,以党史教育引领人才培养和专业技能提升,用外语技能丰富党史学习教育模式,让党史学习在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中真正“鲜活”起来,引导师生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力行,让初心在百舸争流中历久弥坚。
一、背景起因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总书记并对外语院校提出了殷切期望:“深化中外交流,增进各国人民友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大批外语人才,外语院校大有可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作为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校,要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重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外语人才;注重发挥外语专业知识技能和文化优势,传播红色文化,赓续红色基因,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和中国共产党故事,为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作出广外贡献。
二、典型事例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充分发挥多语种专业特色和优势,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专业学习,运用外语“听、说、读、写、译”等方式和技能,“听”党史课堂、“讲”解红色故事、“诵读”红色经典、“撰写”红色诗歌、“翻译”经典金句,丰富党史学习教育载体和方式,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中,点燃青年学子学习热情,在对外传播中国红色故事和中国共产党故事发挥积极作用。
三、主要做法
一是外文微学堂“听”党史。日语亚非学院在公众号开设“多语种外文微学堂”党史学习栏目,紧扣党史学习,聚焦中国共产党经典著作、党的领导人的重要讲话、重要文章和党的重要会议精神,由专业教师党员录制音频和推送。如印地语版中国共产党建党日介绍、阿拉伯语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节选等。同时将微学堂内容引入课堂,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组织师生学习,提升师生视听能力,丰富课程思政内涵。
二是多语种“说”党史。东语学院组织学生用柬埔寨语、印尼语等8个不同语种生动讲述《小兵张嘎》《无问西东》《建国大业》《我和我的祖国》《建党伟业》《红色娘子军》等电影经典片段故事,以声传情,以情动心。英语教育学院联合广东演讲学会英语演讲专业委员会和广州图书馆,举办“百年荣光: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Century Glory: From a Small Red Boat to a Mighty Ship)”主题英语红色展演活动,用英文生动讲述中国共产党故事,用小故事呈现大历史。商英学院近70名学生志愿者组成双语宣讲队,到广州市革命博物馆、烈士陵园等红色景点开展志愿服务,用中英双语为中外友人讲解红色故事。
三是多语种“读”红色经典。东语学院开展“译心向党”党史翻译朗诵大赛,泰语、柬埔寨语等8个东南亚语系学生参与,通过视频诵读红色经典的形式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西语学院举行多语种“学党史”活动,师生用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学习朗诵《共产党宣言》节选,用俄语诵读“群众路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等红色经典词句。
四是英文“写”原创红色诗歌。翻译学院开展“译说中国”文化活动,学生党员撰写原创英文诗歌《觉醒中国》(The Awakening of China),精心制作英文诗短视频《觉醒中国》,以青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向世界传播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用青年人的真情实感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五是多语种“译”红色金句。东语学院举办“译心向党”多语种红色经典语录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金句翻译大赛,各语种学子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道路总是曲折的,前途总是光明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脍炙人口的红色金句用对象国语言翻译出来,用多语种展示红色经典精髓。日语亚非学院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知行互动的方式,建设广州市红色旅游景点中日双语翻译工作坊,致力用双语传播红色文化。
四、主要成效
一是贴近师生实际,学习效果入脑入心。师生有效地将党史学习与外语专业学习相结合,将党史学习有机融入校园文化生活。学生在促进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启迪了智慧的同时,更加有效地推进党史进校园、入头脑,在各种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增强了师生爱党爱国之情,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二是勇于担当作为,为对外传播作出广外贡献。学校充分发挥外语专业优势,活用红色资源,运用多语种在公共社会为外国友人讲解党史、讲解红色故事,通过制作红色经典视频、翻译红色经典作品等开展对外传播,为对外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作出广外应有贡献。
三是突出特色亮点,获得主流媒体高度关注。学校学习教育活动特色鲜明、亮点纷呈、成效显著,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学习强国、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等主流媒体聚焦报道50余篇次,其中新华社相关报道的阅读量突破105万,营造了浓郁党史学习教育宣传舆论氛围。
“三模式”深化红色“三下乡”
一、背景起因
暑假期间,为继续巩固和发展党史学习教育良好态势,确保暑期党史学习不断线、不打烊,校团委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资源开展“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创新深化“学习、体悟、践行”三模式,让党史学习教育更走“心”、走“情”、走“实”,切实把学习党史成效转化为推动实践育人高质量提升的思路举措和生动实践。
二、典型事例
(一)“读·访·听·唱”的学习模式,让党史学习教育更走“心”。一是“读”党史书籍。通过自学研读、互学交流、专题讨论等方式,将读党史书籍贯穿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激活党史学习教育的“源头活水”;二是“访”革命圣地。实践队伍走进惠州、东莞、海丰等红色乡村,探寻抗战记忆,重温红色岁月,以此凝聚奋发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三是“听”英雄故事。实践队员深入探访百岁东纵抗战老兵邝耀水、深圳东纵粤赣湘边纵队研究会会长李建国等老党员,在聆听奋斗岁月中体会中国红色政权的来之不易,坚定永远听党话跟党走信念;四是“唱”红色歌曲。“重走东纵抗战之路”实践队分别在东莞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松山公园等地,齐唱并录制《东江纵队队歌》,用传唱红歌的方式,献礼建党百年。
(二)“探七彩乡村振兴路”的体悟模式,让党史学习教育更走“情”。实践队员分别走进打造潮侨红文化旅游产业的党建“红”汕头后沟村、实现了“村村通”的民生“橙”湛江松树村、打造宜居新环境的生态“绿”肇庆蕉园村、贫困村变“亿元村”的发展“蓝”重庆安溪村、便民服务送上门的服务“金”惠州上东村、让村民“乐开花”的幸福“银”揭阳塘埔村、乡风文明“内涵足”的乡风“紫”湛江足荣村等乡村,切身感受中国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进一步体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不断坚定“四个自信”,鼓起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三)“讲·助·凝”的践行模式,让党史学习教育更走“实”。校团委立足“两个大局”,引领广外青年勇担时代使命,展现青春作为。一是打造多元矩阵,“讲”好党史故事。一方面,实践队员充分发挥全媒体融合传播优势,创作一批刷屏热转的作品。“重走东纵抗战之路”实践队采用直播方式宣讲东纵历史,单场收获1万+点赞;新闻学院团队创作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永不湮灭的红色火焰》等作品;信息学院服务队以海报、H5电子书等形式设计了系列红色文宣。另一方面,借助多语课堂播下红色种子,实践队员参与广东乡村青少年健康成长“两帮两促”行动,发挥语言优势,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多语支教课堂。二是提供智力支持,“助”力乡村振兴。各实践队伍深入乡村建设实践,探究乡村发展路径,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智力支持。“一路童行”团队将防性侵知识带进乡村,为乡村儿童送上“防身利器”;新闻学院师生团队到全省14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开展调研,讲好“全面实施乡村战略”广东故事;乳源调研队探索乳源文旅模式,设计了一条乳源红色革命文化和瑶族民族文化相结合的旅游线路;信息学院服务队对村在职干部开展电脑技能培训,推进乡村科技化发展。三是厚植民族团结精神,“凝”聚民族团结力量。疆粤筑梦服务队前往新疆民族团结示范基地深入调研了红色文化传承与思想文化对民族团结的影响,并据此提出了红色文化传承视角下带动青年做民族团结践行者的建议;学校研究生支教团新疆分队携手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图书馆开展“齐唱民族团结歌,共学百年征程史”主题活动,让民族团结意识根植在孩子们心中。
三、主要做法
(一)充分发挥包联指导作用。学校成立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在校党委领导下,各部门分工合作、齐抓共管。校团委班子成员按照包联责任,进一步加强对学院“三下乡”组织工作的联系指导,突出育人实效,提升实践质量。
(二)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本次活动采取“3+N”的组织方式,即校团委组建3支“重走东纵抗战之路”的主示范队伍,19个学院组建175支分线路实践队伍。通过打造校级一流队伍,带动院级队伍作用发挥。
(三)充分发挥宣传引导作用。校团委在大学“团学时空”网站、“广外青年”微信公众号开设“2021暑期社会实践专栏”,共发布112期专题报道,广泛宣传,扩大影响覆盖。
四、主要成效
(一)参与人数多,队伍质量高。本次活动累计有3000余人参与;178支队伍中,获评全国重点团队1个、省级重点团队10个,灯塔实践队2个,8支队伍入围全国百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22个队伍和个人入围2021全国大学生“千校千项”网络展示活动,72支队伍入选“镜头中的三下乡”优秀作品遴选。
(二)宣传效果好,社会影响大。团中央“创青春”、南方都市报、网易新闻、中国共青团杂志等多个媒体平台深入报道我校2021年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新闻学院讲好“全面实施乡村战略”广东故事实践团队的13个作品登上学习强国平台;多支队伍的党史学习教育新媒体产品在地方媒体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