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一直以来,广外人为党而生、与党同进,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拥有一批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们跟随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无数艰难困苦和荣耀辉煌,一生对党忠诚,热爱事业,精益求精,甘于奉献。
在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100周年之际,本网特开设【红色记忆】栏目,推出一批广外优秀共产党员的故事,记录他们的光辉历程,感受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人物档案】
郭振权
命如蝼蚁几漂泊 少年十五万里游
1945年,带着对未来的迷茫与憧憬,15岁的郭振权逃票上了从中山开往广州的船,开始了他的漂游。而此前,他度过了悲惨的童年时期:6岁丧父,13岁丧母,祖母外公外婆相继饿死,弟弟卖与他人。他曾经“奢侈”地在香港读过小学,不过随着香港沦陷,他被迫辍学,小学四年级都没读完。为了生计,他在橡胶厂里当过童工,在理发店当过小伙计,在农村种过菜……随着至亲的离去,他唯有寄身姑姑家。然而,姑姑子女甚多,生活的担子也很重。不想让姑姑为难,年轻气盛的郭振权毅然出走。多番辗转,他随孙立人的新一军去过香港、秦皇岛、沈阳、长春和吉林等地。1948年,他加入了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1949年第二纵队整编为中国解放军第39军) ,后随军进攻中国南方,转战桂林、南宁等大中城市。未满二十,郭振权已随军走过了中国沿海主要城市。战争年代,安稳成为一种奢侈,颠沛流离却是常态。
郭振权的诗词作品
三八线上拒美韩 鏖战千日情谊深
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南进作战,朝鲜战争爆发。10月8日,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国应朝鲜政府的请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迅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时年19岁的郭振权是第一批入朝的志愿军之一。“当时,战事已经非常吃紧,我们21日渡过鸭绿江,经过朝鲜新义州,当时新义州已经被联合国军轰炸了,一片断井残垣。”郭振权眼含泪水,声音略微颤抖,“我看到一个婴儿趴在母亲身上吮奶,但是她已经死了。这个镜头我一辈子难忘。”新义州的惨况刺激了志愿军战士的感官,激发了他们抗争到底的战斗热情。
在第一次战役后,志愿军拟采取“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方针,将西线我军主力退到纵深地区休整待机。1950年11月26日,郭振权随39军行进至云山一带。瘦小年轻的郭振权和战友张良负责照顾伤员。“白天都没出状况,但黄昏炊事班开饭时,由于人员走动,我们暴露了。”英空军对我军进行疯狂的轰炸扫射。“我们赶紧疏散伤员。有两个腿受伤的重病号实在走不动,我和张良一人架着一个躲在厨房的泡菜缸旁。后来扫射越来越密集,屋里呆不下去了,我们连拖带拽,扯着伤员经后门逃出,借助一斜坡滑到了后山。真是九死一生呀,就这几秒的时间,我们刚刚待过的房子的稻草垛就着火了,厨房也塌了。”“你怕吗?”面对记者的疑问,郭振权笑着说:“哪有时间害怕。不过真的是‘今天不知明天事’,今天战友还睡你的隔壁,但明天他就有可能不在了。所以人与人之间特别真诚,战友间真是生死友谊啊。”借用郭振权自己的诗句,可谓“行前笑谈故乡事,归来泪洒亡友穴。抬望眼,茫茫寒秋夜,凝霜月。”能活下来,真的不容易。如今,郭振权经常和幸存的老战友联系,“打电话叙旧,谈起当年的事情都不甚感慨。我每个月的电话费都要花上好几百元。”
郭振权战士照
战地寒梅百劫身 硝烟风雨淬砺频
郭振权念念不忘提起一朵梅花的故事。1952年冬天,抗美援朝进入守备战阶段,一天清晨,郭振权从前沿阵地下来,山上布满弹坑,但在寒风中,一株梅花怒放。“强烈反差的景物震撼着我,我一辈子难忘记这个情景。”2004年,郭振权还特意作诗《战地梅花》一首:“战地寒梅百劫身,硝烟风雨淬砺频。残枝碎叶昂然立,半树繁花带弹痕。”战地梅花,正是包括郭振权在内的志愿军战士的化身。魏巍曾写道“有一次,我见到一个战士,在防空洞里,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我问他:‘你不觉得苦吗?’他把正送往嘴里的一勺雪收回来,笑了笑,说:‘怎么能不觉得?我们革命军队又不是个怪物。不过我们的光荣也就在这里。’”郭振权也笑着告诉记者:“我们当时吃炒面,你知道炒面是什么吗?就是一把干炒面粉,一口雪。本来炒面粉应该用开水冲开来吃的,不过战事紧张,不能随时搭灶生火烧水。”
生存条件上的艰苦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抗美援朝战争受到了国内群众的大力支持,国内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抗美援朝运动,从物资、装备等方面支持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战争后期,“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国内生产了鸡蛋粉供应战士。我们还缴获了美军很多罐头。”郭振权说,“当时最大的享受有两个,一是伙房杀猪包饺子,有猪骨汤喝;二是休息时出公差,捡柴烧水洗澡。”谈起洗澡,郭振权还详细地描述了一番,“大家排队洗澡,女的先洗。都在一个大桶里洗,后一个洗的先舀掉最上面的一层水,接着添少许水洗。”或许,在读者看来,这未免太不卫生了吧。不过,对于志愿军战士来说,能这样洗一次澡已是莫大的幸福。
历史总算翻开新页。一个战火纷飞,时局动荡的时代总算过去。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定,郭老也随军回国。几多磨难,几多艰险。几多离合悲欢,几多苦辣与酸甜。人生苦斗,宛如搏浪舟。三八线上的战事结束了,三八线上的故事却是道不完,说不尽……
(原文发表于2011年广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