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访谈.心得体会

人物访谈.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访谈.心得体会 > 正文

【师德标兵】郭桂杭:紧跟时代步伐培养复合型人才

来源: 陈芷瑜 发布时间:2021-09-08    点击量:

编者按:为增强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激励广大教师为开启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建设新征程做出更大贡献,我校开展2021年“师德标兵”评选工作,刘中华、李明(200010425)、杨晓敏、杨魁、易行健、郭桂杭、章宜华、董金伟、霍永寿、魏作磊(按姓氏笔画排序)等10名教师被授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师德标兵”荣誉称号。

三尺讲台师者初心,三千桃李筑梦育人。在2021年教师节来临之际,本网特别策划“师德标兵”专题报道,对获得“师德标兵”称号的十位广外教师进行专访,展现广外教师的学识风采,传承广外育人的传统精神。春风化雨,行健不息,在教师节来临之际,以朴实无华的文字向每一位敬爱的老师致以诚挚的敬意。


郭桂杭:紧跟时代步伐培养复合型人才

郭桂杭,国际商务英语学院院长,从教29年,先后荣获“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教学名师”称号。长期致力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他主持的“复合型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获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9年主持完成财政部资助全国会计科研课题1项;主编国家级“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及商务英语系列教材40余部,主持完成全国重点会计科研课题1项。

郭桂杭

人才培养是老师最根本的任务,而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与国家需求、大学的战略定位和学院的定位息息相关。“我校专门成立国际商务英语学院,目的就是把语言和商科方向的专业进行深度的融合,培养跨专业跨学科的人才,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复合型人才。而人才培养的成效应该推广运用到社会中,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因此培养能将理论和实践深度融合的应用型人才也是至关重要。”郭桂杭在谈及商英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时如是说。

“以赛促学”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针对这一目标,他依托学院传统赛事《商务英语实践大赛》(以下简称“大赛”)创造性地提出了“以赛促学”这一概念,学生们需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围绕主题选择一家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调研提出解决方案,最后验证方案的有效性。他希望将实践学习与晋级比赛相结合,通过外部激励和内部驱动,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为了使大赛的内容更加贴近时代发展的需求,他也在对比赛的方式、命题等进行革新。“近年来,我们逐步面向全国征题,并根据每年社会热点问题拟定比赛主题。从去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下,企业改如何求变”到今年的“把握‘银色’机遇,焕发企业活力”,都与社会热点问题息息相关。”郭桂杭提到,在一般的实践教学中,学生们无法在短期内融入企业,企业也难以让学生们承担实质性的工作。然而“以赛促学”精准地解决这一痛点,让学生们真正地具有主人翁意识,融入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矢志改革培养高水平国际化人才

虽身为商英学院的院长,但郭桂杭总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作“掌门大师兄”,这与他的个人经历有关。他于1988年考上原广州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其所在班经过一系列的改变成为原广州外国语学院专门用途英语(国际贸易)专业试点班,这也是商英学院的前身。追根溯源,他应是商英学院第一批毕业生。“我个人的职业发展与学院的发展是密切相连的。”本科学习语言的他于1997年被公派到英国攻读硕士,逐渐向商科转型。学科方向的转变是个不小的挑战,但他也意识到自己所迈出这一小步或许会是学院发展的一大步。学成归来后,他将自己的所学的知识应用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中,助力学院形成了以“复合培养、学科交叉、实践创新、国际认证”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改革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这既要求老师具有前瞻性,又要有“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决心。2015年我校实行了完全学分制改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体发展需求来选择第二专业进行辅修,传统的双学位创新班逐渐失去了其特有的优势。这时,郭桂杭想起了2009年主持完成的财政部资助全国会计科研课题。当今时代,我国提到会计仍是财务会计的概念。到目前为止,仍未有一个独立的管理会计的分支,但在国外,这已经十分普及了。于是,他决定将其中的一个班拿出来,与CIMA(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进行合作,将国际职业资格考试内容融入到高等教育的专业学习中。“我认为,这次改革是符合学科发展以及未来社会的人才需求的。与国际行业学会合作,培养学会使用财务信息做管理决策的人才,这既符合商英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又符合学校培养高水平国际化人才的目标;同时,对于学生而言,这也拓宽了他们未来职业发展的道路。”谈及这一改革,他的语气坚定、充满信心。三届CIMA方向毕业班学生的后续发展的良好情况让他坚定,在不久的将来,这样的复合型人才会是行业里炙手可热的新星。但改革初期的他并没有这么笃定,“这种考试的难度有多大,我们的学生能接受到什么程度,当时心中确实是没底的。”与此同时,他正好接到了CIMA的邀请,希望他能前往上海参加首批学术精英培训班并参加考试。与众多年轻的会计专业科班生同场竞技,当时已年近半百的、非科班出身的郭桂杭不免有些压力。但为了替创新班探索前路,他毅然决定前往,抱着坚定的信念、丢下沉重的包袱,最终顺利通过考试,成为了中国大陆六名首批CIMA学术会员之一。

“站稳讲台是一个教师的本分”

“何为教授,重在教。作为一名老师,首先是要站稳讲台。”郭桂杭对待自己的教学也是求变求新。会计知识、管理理论本是枯燥无味的,他却总能将难懂的理论与鲜活的现实经历相结合。不仅如此,他还常常花时间打磨自己的课件,有新的想法就及时添进课件里,几百页的课件总是改了又改。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不到上课的那一刻,学生都不会知道最终版的课件是什么样的。”

“我对这个专业有感情,我喜欢这个专业,我爱这个学院、这里的老师和学生。”在广外从教的29年,无论作为院长还是老师,他始终兢兢业业、尽心尽力。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其中最大的动力源于热爱,既热爱教师这份职业,也热爱与他共同成长的老师和同学。同时,他也不拘于现状,与时俱进、积极求变,力争为学院创造更好的发展机会,为老师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内容。